`
yangfuchao418
  • 浏览: 16167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看我如何批判”耶鲁大学校长“

阅读更多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原文:

    耶鲁校长: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读后感



    看到一篇耶鲁校长对于中国教育的批判,深有感触:



        * 到底是谁绑架了当今的高校教育体制?
        * 高校的就业率真的有那么重要么?为了就业率高校不择手段,作假作风尤其严重,而且还直接和高校的教师绩效挂钩?
        * 教育经费是否落到实处?
        * 知名教授到底靠啥知名?
        * 高校“官本位”思想源起何处?

    我曾经在高校里待过挺长一段时间,亲历高校所谓的“领导风气”,搞数学的不像搞数学,搞软件的连自己也说不出一个大概所以来,有的只是哈腰点头,到处接项目每次搞得“烂尾楼”要领导出面解决,看到这篇文章,其实大家都明白的,只是中国的学术界很少有人能如此露骨的挑明而已……

    在给出原文之前,给大家看看哈佛大学“四点半”现象: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 写道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耶鲁大学校长原文 写道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 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 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 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 他认为,“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 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 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他们计 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忧,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文科的计划学术,更是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这已经将中国学者全部 利诱成犬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

    他嘲笑说,“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的会议,我们基 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由于当前经济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 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他说,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 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BI、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fuban,施密德特 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的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政权是fuban的,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fuban”。

    他还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 追求”。

    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 理想的场所”,因 此,大学“必须充 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 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他说:“一些民办教育,基本是靠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


       首先:那张哈佛半夜四点读书的是假的,这个是一个华裔作家为了给一个企业搞培训故意杜撰的,还有那几条哈佛名言,写的极其俗气,老生常谈,一看就是那种励志书常吹的。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学怎么会写这些急功近利的”名言“?,而有关哈佛的训言是:和柏拉图为友,和苏格拉底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1.文中说中国大学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是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 校舍多。之所以出现大和强的风气是因为我们一向有好大喜功的历史传统。有一个套不合理的评判制度,和考核规制,和上升制度。实力不行至少也要在外貌上弄的很牛逼,很有气势,这又印证的我们的阿Q精神。下面的那半句我也懒得说,因为文中根本就没有分析原因只是摆了几个事实,什么校长退休,为子女不谋出路。
      2.血拼事件不晓得是说的是马加爵类的还是残杀儿童的那类。马加爵类的确实是教育的失败,残杀儿童应该另外区别讨论对待了。
    3.文中说的“官本位”有点语无伦次,和矛盾。前面说,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后面又提到,“失去一贯的传统”。他的意思难道天朝的传统是好的?现在才失去了?
    官本位根本原因不想说了,这个谁都知道。但为什么天朝一直没有改变或者没能力改变?这个嘛,制度!要想改变这个需要先改变上层的统治政策。但是谁又愿意自断其臂呢?
    4.大学生求职苦难,那是因为教育只是教育学生为了求职,而不是生活?之所以难,这个大家用大腿都想的明白的,学校很少交实用的知识,很少交学生面对现实,连求职技巧都很少交,倒是和同学们抢的妞泡,叫学生尽为导师服务。更别扯什么生活了。
    5.考试作BI、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fuban。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fuban。fuban?这个作者应该是写FUBAI。这里都分析的很不错,唯一的亮点。
    6.最后”校长“又说大学应该是充满历史感的,民办教育基本是按人头算利润的。很不敢苟同。大学应该是充满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而不是对历史。中国的民办教育还好。要发展靠的还是实力,在这个正统社会还是不容易的。不然人家还不如去读国办。
      结语:从文中看来这这篇是某位假托耶鲁大学校长写的文章。文章绝大部分说的是我们身边很深的毒瘤现象。但是作者很少进行分析和论证。
    最后无论如何批判,对作者这种精神是肯定和支持的。并没否定他的意思。

  • 大小: 69.4 KB
0
2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